建好“红色名村”丨万载县最早党支部在此诞生

白水乡槽岭村地处赣西边陲,与湖南省浏阳市小河乡接壤,全村面积5.4平方公里,共有11个村民小组。1928年,万载县最早的党支部在槽岭村旗燕山(鹅鸭池)成立,取名为浏万边特别支部。1930年,彭德怀率领的红军在槽岭村“林氏显旺公祠”建立了红军医院,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

今年以来,白水乡党委以党建“三化”建设为抓手,在全乡范围内挖掘红色资源、保护红色遗迹、讲好红色故事,着力打造红色名村“三化”建设示范点,让红色基因不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整合红色资源,抓好“一盘棋”

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是传承红色记忆最好的载体,在漫长而艰苦的革命岁月里,白水流传着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据考证,白水乡有着“六大”红色资源,即:一支部,万载县最早的共产党支部;一医院,1928-1930年期间,彭德怀率领的红军在槽岭村成立湘鄂赣省红军医院,期间,红五军二纵队到白水游击,扩充兵员,成立第九中队;一县委,1929年5月-1930年4月设于月形村风门坳张家祠的中共万载临时县委,期间,少共万载临时县委在旗燕山成立,赤色万载总队在锁匙湾成立;一工厂,是罗桥村的红军造币厂;一名人,永新村王定一(原名杨贵德),建国后曾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163名有名有姓的白水籍烈士,这一串串红色资源承载着无数动人故事。

为做好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建好红色名村,白水乡以党建“三化”建设为载体,利用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决定把全乡红色资源统一整合到槽岭村,结合其国家森林乡村工程项目,统一设计、统一打造,坚持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齐力推动“红色”与“绿色”双促进、双推动,全面抓好“一盘棋”,精品打造具有特色亮点的红色名村,为壮大槽岭村集体经济收入、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推力。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一条心”

红色基因是深植在这片红土地上的精神根基。红土地孕育了红色基因,而红色基因也能在红土地上结出丰硕的“果实”,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槽岭村党支部深入探索红色基因传承的可持续模式,坚持把红色基因与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紧密结合、深度融合,通过支部“定调”,党员“领唱”,群众“合唱”,进一步纯化党性党风、孕化村民新风。一是筑牢支部红色“底色”,打造基层党建“亮色”。通过把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党支部组织生活中,以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红色力量为主线,把每月党员学习议事日活动、系列志愿活动、主题组织活动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广泛、形式更多元的活动载体,并建立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的体制机制,在全村上下掀起“讲、学、传、践”红色基因的热潮,定下传承红色基因的调子。二是擦亮党员姓党的鲜明“特质”,激活党员党性中的红色“品质”。把红色教育与党员组织生活紧密衔接,结合“优环境、促发展”大讨论、支部“微党课”等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责任意识、自觉意识,引导党员主动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当好新时代红色精神的“实践者”,当好红色文化的“领唱者”。三是发挥群众基础性作用,滋养红色沃土、优化红色基因传承的软环境。引导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红色故事、融入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从163名白水籍烈士的感人革命事迹讲起,在群众中深挖背后故事、在群众中传唱革命经典,让群众既成为最忠实的听众,也唱出最生动的“红歌”。

发挥红色引领,敲定“一粒子”

红色故事总是蕴藏着丰满的灵魂,洋溢着震撼人心的红色力量。为了焕发红色资源的生机、传承好红色文化精神,槽岭村党支部坚持做好红色故事与新时代基层党建的结合文章,推动红色教育与红色旅游产业的一条“发展链”,牵引红色基因传承、构建党建引领各项事业协同推进格局的一块“治理面”。

一方面,结合全乡“六大”红色资源,拓展红色故事、搭好红色平台、铺好红色小路、立好红色丰碑,深挖内涵、突出特色,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推出“党建+红色旅游”模式,全面推介红色资源,建设红色教育高地,打造红色党日活动“名片”,吸引各地党组织到村上参观学习,积极“承接”各党支部的党日活动。另一方面,以万载共产党支部成立历程为主题,围绕支部文化这一中心,与当前“三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探索出“党员活动+支部历程”的党员学习议事日制度。同时,注重把烽火岁月中支部的忠诚、斗争本色继承发扬,融入新时代党支部建设、新时代党员队伍管理、新时期基层治理的各项工作中,打造一支最讲党性、最讲忠诚的党员队伍,激励引导在全村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战斗中做在前、挺在前、战在前。

供稿:白水乡  易文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