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烟火气】木匠变成“文化人”

下面这些传统小物件

你们都认识吗?

它们分别是:①手摇水车、②牛拉水车、③风车、④羊角独轮车

看到这些“迷你”农具

人们再次体验到昔日的农耕风情

感受到古老的农耕文化

墨斗、刨子、锯子、凿子……几十种传统的木匠工具,犁耙、磨盘、风车、水车……数百件微缩的榫卯农具,康乐街道北门社区的老木匠郭西灿把一宗手艺活干成了“文化范”,成为远近闻名的宜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农具制作技艺传承人。

郭西灿从1963年起,就开始挑着木匠担子,走村串户给农民制作、修补农具,2003年从建筑公司退休后,他凭着记忆,重新设计图纸,凭着自己几十年的木工经验和深厚感情制作起了微缩农具。    

郭西灿:“农耕文化是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现在好多年轻人都没有看过,我把它做成微型的,留给后人看,让年轻人知道每样农具是什么功能,做什么用的,让他们青年人知道它的用处。”  

做微型农具,是一份记忆,一种情结。郭西灿老人凭着记忆和心算,从断料、刨方到凿眼、对缝,一件木器的20多道制作工序一丝不苟。本来现在也有电动工具了,但郭西灿还是觉得传统的刨子、墨斗、锯子、凿子等工具用得顺手顺心,也更能体现传统农具的特点,他希望通过这些微缩农具,把中华民族传统的农耕文化记录下来。    

这些微缩版水车、风车、羊角独轮车、纺纱车、筒车、滚子、拖耙、浪耕、曲辕犁等各式农具,参照原物的实际尺寸按比例缩小3—5倍,体积和重量大大缩小或减轻,但外形与老农具如出一辙,惟妙惟肖,玩转自如。农具制作技艺,传承的不仅仅是传统的手工工艺,更是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勤劳智慧和灿烂文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