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傩

万载傩,俗称“跳魈”、“搬案”。“跳”有“扫”的意思,“魈”乃山魅鬼怪。万载傩队每年开傩时所念之咒文亦有“敕封金甲大将军麾下廿四戏,跳魈舞乐,左关右将……”之词。“跳魈”之名或出就于此。

从历代文献记载中,万载古代傩风昌盛,傩庙遍布城乡,并有共同祀奉的傩神,称之为欧阳金甲大将军。

清道光间《万载县志》记载:“傩神庙,祀杨吴将军欧阳晃。凡七:一耕畲布曰耕畲庙;一邑北范塘;一沙江桥曰沙江祠,明初丁姓建,清嘉庆间重修;一马鞍岭名马鞍祠,嘉庆三年熊姓建,道光二年复修;一下罗,名下罗祠,道光三年汤竹轩裔重修;一槠树潭上街河背古汤,汤姓募建;一县署万寿宫内嘉庆间募建。”上述记载可知,道光年间全县共有傩庙7幢。而沙江桥傩祠,则始于明初。

清朝中叶,万载傩已逐渐呈现出不同表演风格的两种流派,即“开口傩”与“闭口傩”。万载开口傩由傩舞演变而来,既保留了傩舞艺术特征又吸收了古老戏曲成份,有向傩戏演变之趋势。它共有《开山》、《关鲍大战》等7个节目,有简单的故事情节,角色有生、旦、净、丑,几乎每角必唱,唱、唸、做、打齐全,动作古朴粗犷,特色十分鲜明。在赣傩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傩文化史、探究傩舞发展、傩戏形成有着重大的艺术价值。

万载傩供奉的主神——欧阳金甲将军。姓欧阳名晃。欧阳晃,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唐末五代人,在蜀皇帝王衍宫内任宣徽使(宫庭管理武装的官),后唐魏王李继岌伐蜀时,欧阳晃等被齐王宗弼所杀(《十国春秋、“前蜀”三》),而万载早在孙吴黄武年间(222年-229年)开始单独设县,名“阳乐”。后在杨吴顺义元年(921年)始用“万载”县名(1987年《万载县志》)可见,当时万载县属五代杨吴管辖之地。欧阳晃死于公无925年,由此推算他生时是杨行密吴国时代人物,又是一员武将,故有“杨吴将军”之称,加之其装束披金挂甲。久而久之,乡人就习惯称之为“欧阳金甲将军”。与历代县志所述“祀杨吴将军欧阳晃”相与应证。

“开口傩”和“闭口傩”两种流派。虽然他们的表演风格各不相同,但供奉的主神皆为“欧阳金甲大将军”。各傩庙供奉的傩神尊数亦不尽相同。有的七八尊;有的两三尊。供神多少则取决该傩队的知名度及傩庙香火的兴旺状况。

由于建庙的时间有先有后,故各傩庙的傩神生日各不相同。傩神生日是当地村民的一大盛事,旧时尤为隆重:先期半月各庙开伙集结,请好吹手,邀请戏班,村民家家蒸酒、磨米果,既作供品,也好招待远亲近朋。傩庙则香火不断,朝拜、许愿、还愿的信男善女络绎不绝。

与傩神生日盛况相同的要算一年一度的新春跳傩。每年腊月三十日(小年二十九)晚,各傩庙内中门大开,所有跳傩队员皆聚集傩庙,由案首带领进行一系列既规矩、虔诚且程序复杂的请神、拜神仪式后,大年初一便浩荡出傩。各家各户则举家早候,恭迎傩神。清光绪前后,耕畲布傩庙的“开口傩”每年于立春之日还须到县衙表演“开口傩”中的“比刀”一出,常获县太爷的赏赐。此风俗从此盛行。

1949年以后万载傩文化活动历经沧桑,几经沉浮,屡落屡起,经过历代民间老艺人的传承和文化部门的挖掘整理而得以保留至今,并绽放异彩。它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而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近几年来,先后有国内外3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万载开口傩的活动情况。1990年12月,万载27幅傩照片应邀前往美国纽约、洛山矶展出;1992年,万载开口傩入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日本学者田仲一成、广田律子等先后多次来万载考察傩舞;中国教育电视台《文明中华行》、台湾《大陆奇观》摄制组先后专程来到万载拍摄傩文化专题节目;2005年6月,万载傩舞参加在南昌举办的“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活动,分别荣获“江西傩文化展金奖”(唯一)、“中外傩文化艺术展演银奖”、“民间艺术表演优秀表演奖”(最高奖)。

2008年6月,《万载开口傩》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2月,万载开口傩作品《傩趣》参加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厅、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宝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社火艺术节·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俗礼仪表演评奖活动”荣获金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