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从小事做起 ——记万载县梁友泉的扶贫故事

2018年,因组织需要,黄茅镇的梁友泉成为了一名脱贫攻坚专职干部,在此后的日子里,他立足岗位,通过为贫困群众做好一件件的“小事”来践行他自己的座右铭——“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困难群众”。

无意之中成了推销员

“领导,真是谢谢你,今天我又去市里送货了,家里的鸡和鸭已经卖得差不多了……”3月12日上午10:35,天气晴好,我接到赤兴乡楼山村的贫困户张留根的感谢电话。

2月3日,他在下乡做疫情防控宣传采访的时候,了解到赤兴乡贫困户张留根500多只鸡鸭因为疫情影响全部滞销。于是模仿着搞微商的模式,将张留根的情况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抖音等方式进行转发,号召身边的熟人朋友购买,30只、50只、100只、200只……滞销的鸡鸭不断的被卖出去。宜春日报社的干职工们得知消息后,也纷纷伸出了援手,争先恐后订购,让一筹莫展的张留根一家人从愁容满面变成喜笑颜开。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考虑到像张留根一样滞销的贫困户一定不在少数,他们一定也非常着急。于是整理成《滞销扶贫产品一览表》,发挥社会大众的力量,在宜春日报、万载发布微信平台等各大媒体发布,积极联系食堂酒店商超和金色田园电商扶贫公司,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千方百计帮贫困户想办法、找销路,共为赤兴、双桥、高城、三兴、株潭、白水等地贫困户挽回损失10万余元。无意之中,他成了滞销扶贫产品的“推销员”。

爱心让我成了联络员

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万载县最偏远的湘赣边山区黄茅镇工作。看到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小手裸露在凛冽的寒风之中冻得开裂,教室的书桌摇晃破旧,课外书籍、文体用品等严重匮乏等一幕幕,他决定为这群深山里的贫困学生做点什么。

后来,他在大学校友群中看到一条宜春微爱公益准备贫困山区捐赠小手套的消息,随即便替黄茅镇福和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提交了申请。没过多久宜春微爱公益组织的340双“微爱小手套”就成功送到孩子们的手中。

多年来,他通过发布爱心需求,积极联络爱心企业和组织,先后为全县20多所学校争取到爱心课桌、文体用品、书包与手套共计3000多套。他成为了爱心的传递员,将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带进大山深处、带到贫困群众家里。

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员

扶贫要扶志。双桥镇绍江村贫困户朱牛根自立自强,在集镇开起家电维修店,不仅自己脱了贫,而且充满爱心,还在扶贫助残日上为5位贫困残疾人捐赠5000元,梁友泉对他进行了深入采访,撰写成《“修”来的幸福》在各级媒体刊发,朱牛根成为了全县学习的榜样,2019年被评为全市脱贫示范户。

为进一步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梁友泉经常深入到扶贫基地和贫困户家中,对脱贫典型和脱贫经验进行深入采访挖掘和报道;创办扶贫公众号并当主编,在电视台开辟《脱贫路上》栏目任编导,兢兢业业推送好作品;精选20名残疾人自强脱贫典型编印成《折翼也要飞翔》,作为脱贫“教材”发放到全县;组建贫困户宣讲团,下乡进村讲党恩、讲政策、讲山村巨变、讲脱贫致富经……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脱贫有道。

梁友泉从事专职扶贫三年以来,他的足迹踏遍全县181个村,挖掘涌现出朱牛根、刘华平、李学明等自强脱贫感恩回报的脱贫典型200余人,有2人荣获省脱贫攻坚奖,1人荣获省先进个人,9人荣获全市脱贫示范户,200余名贫困户自主创业当老板,还有许多成为了扶贫人……梁友泉坚守为民初心,在自己的平凡的岗位上,为广大贫困群众做着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实事,用自己的宣传特长点亮无数群众梦想的火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