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头版报道:高擎旗帜启新程

江西日报记者 朱雪军 李 芳

夏日时节,下过一场小雨后的修水县,远山如黛,近山含烟。修水秋收起义革命旧址群内,游人如织。

▲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摄影 | 史港泽

拾级而上,走进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序厅内,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和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的塑像高大威武,在他们身后,一面巨幅“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鲜红夺目。

▲摄影 | 史港泽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九十五年前,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

“修水县是秋收起义主要策源地,军事力量的集结地和出发地。”谈起秋收起义,修水县文化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余昌清说,在修水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组建了我党第一支工农革命军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诞生了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 

纪念馆旁就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旧址上厅堂的圆桌上,一个用纸裁剪出的五角星摆放在一面红旗的正中央,五角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红旗左侧的白布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些元素生动还原了第一面军旗设计的场景。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上厅堂复原了设计第一面军旗的场景。摄影 | 史港泽

1927年9月9日,是一个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日子。这天拂晓,修水县城紫花墩操场上,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誓师起义。镰刀斧头旗帜在修水上空迎风飘扬,战士们高喊着“红色领带系在颈,只顾死来不顾生!”的起义口号,踏上征程。

▲誓师起义油画

九十五年前,修水这座古老山城响起的军号声,穿越时空,久久回响。岁月峥嵘,山河为证,修水有10余万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红色基因代代传,如今,紫花墩操场已成为修水县散原中学的操场,操场上立着“秋收起义誓师大会遗址”的纪念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场所。“作为红色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家乡,报效祖国。”刚参观完纪念馆的南昌师范学院学生肖婧感慨地说。

忆往昔,革命先辈在修水铸造了“三个第一”的永恒丰碑;看今朝,修水这块红土地演绎着新的精彩。

在县城的最繁华地段,秋收起义红色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改造后,修水的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将深度叠加,成为修水打造全域旅游的一大亮点。

风景优美的双井黄庭坚文旅小镇内,伴随着阵阵双井茶香,“90后”讲解员周娟娟正绘声绘色地为游客讲述黄庭坚家族的优秀家风。大学毕业后,周娟娟留在南昌工作。两年多前,得知村里的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她选择回村就业。“现在,上班就在村里,工作环境好、收入也挺理想。”周娟娟说。2017年开始,双井村打造了标准旅游公路、对全村房屋进行仿古改造,村里建起了商业古街,村民们开办起民宿,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美丽的双井村 摄影 | 史港泽

▲修水县何市镇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摄影 | 史港泽

在修水县何市镇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眼前的景象让记者大为惊叹。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让传统的田间景象淡出,取而代之的是一派现代化农业生产场景。在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修水,变化远不止这些:“十三五”期间,摘掉了长达26年的贫困县帽子,旅游综合收入实现五年翻番,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25.98亿元上升至332.68亿元,新改扩建和维修改造学校200多所,新改扩建通村公路1435公里。今年1-6月,修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86亿元,增长4.5%;财政总收入20.75亿元,增长6.6%……如今的修水,处处可见火热发展的新气象,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荣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